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三十四章 赵武灵王 扶立燕职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名雍,二十余年前,年仅十五岁的赵雍继承其父赵肃侯之位,成为赵国新君。

    赵国常年与魏、楚、秦、燕、齐等国交战,至赵肃侯去世,新君方幼,各国于是准备趁机来欺负赵国,为自己捞取好处。

    赵雍虽然年幼,却以初生牛犊不怕虎之勇气,与各国周旋应对,挫败了各国的叵测居心。在托孤大臣肥义的辅佐下,赵武灵王大力改革内政,励精图治,使久战疲弱之赵又恢复国力,兵马也很是强盛。

    赵国北疆与北胡等地相接壤,胡人彪悍善战,而华夏衣冠皆宽袍大袖,不利于上马驰骋骑射,赵武灵王遂下令国中皆穿胡人窄袖紧衣,练习骑射,自己为做表率,常年皆着胡服,并每日骑射不辍,上行下效,赵国上下便纷纷跟随国君学习骑射,着胡人衣裳。此便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治国方略。

    数年,赵人果然也精通骑射,彪悍善战,赵军于是兵强将勇,胡人畏之,中原各国亦不敢再轻视赵军。

    赵武灵王作为一时英明之君,在世时候便受到天下敬畏。后来死于沙丘之乱,后人多为感叹可惜。但其一时光辉业绩是受到后来历朝历代所推崇的。

    后人有诗追思赵武灵王道:

    骑射胡服捍北疆,英雄不愧武灵王。

    邯郸歌舞终消歇,河曲风光旧莽苍。

    望断云中无鹄起,飞来天外有鹰扬。

    两千几百年前事,只剩蓬蒿伴土墙。

    赵武灵王见燕王哙传国子之,本还赞赏其尧舜之行,但见子之不为国人拥戴,又道:“燕王昏聩至此!恐怕有灭国身死之祸。”

    果然,子之执掌国政不数年,燕国即发生变乱,燕王哙、子之、太子平皆在祸乱中丧生,燕国一时无主,为齐国所侵略掠夺。

    赵武灵王夫人,是韩国宗室之女,赵与韩联姻,二国并定立攻守同盟。而燕国太子平已经事败,大失人心,逃在无终山,唯还有公子职在韩国。赵武灵王便决心扶立公子职回到燕国任新君,以便拉拢燕国,为赵之助。

    然而齐国强盛,国力远在赵国之上,齐王欲要称霸天下之心,昭然若揭,赵国与韩国欲要扶立公子职为燕王,势必触犯齐国利益,齐国岂能坐视之?这事谈何容易?

    然而赵武灵王毕竟是一时英杰之君主,外能与诸侯抗衡,内能治理国政。面对此种难题,赵武灵王也能想出办法来。

    当时天下七雄,以秦、齐、楚三国为最强,魏、赵次之,韩、燕最弱。秦国与齐国,一西一东,皆有称霸天下之野心。

    时楚国国势不振,自顾不暇。赵武灵王寻思能够与齐国抗衡者,唯只有秦国了。便决定请秦王出兵,则一定能够让齐军退出燕国,驱除齐国势力,从而扶立公子职回国即位。

    但这秦国也不是什么仁义之国,若要秦王出师,没有相利益好处是不可能的。

    时秦国正在对义渠、韩国、齐国、楚国等用兵,赵武灵王苦思冥想三日三夜,终于想得一个万全之策,认定可以实现自己的此番意愿了。

    赵武灵王先遣人至中山国见中山王,游说鼓动中山王趁燕国内乱,发兵攻打燕国,中山王见有利可图,于是听之,发兵攻占了燕国数百里土地,又攻下城池十余座。

    燕人闻之更加惊恐,急切盼望能立下明主贤君,以便安定国家,抵御外侮。

    赵武灵王再令人至燕国,称赵国愿意扶立公子职归国为燕王,燕人闻之,皆感谢赵武灵王。于是赵国整顿军马,赵武灵王亲自率领,列于燕国境上,遣使者至韩国,言自己已经出兵,扶立公子归国为燕王,请韩国放公子归国。

    公子职在韩国为质,归国与否取决于韩王,当时韩国国君是韩宣惠王,亦即韩威侯。燕国质子于韩,二国也是同盟,此番送归公子职,也是韩王所愿意的。公子职在韩国为质,前番齐王曾令韩王杀之,而韩王可以杀却没有杀,那公子职归国为君之后,势必感激韩国恩德,会尽力报效自己。

    韩王接到赵武灵王书信,心中虽有其他意见,但让公子职归国为君,也是韩国利益所在。于是便发兵车百乘,护送公子职归国。

    赵武灵王寻思韩国定会从自己之意,同意让公子职归国。但要让秦国出兵,自己不便出面,还需得公子职本人相求助。秦国在东方最大的对手便是齐国,欲要与齐国争霸,势必也需要拉拢燕国相助。公子职以此相求助秦王,那秦王也就会发兵了。便等时机到时,便说齐军强盛,需得秦军相助方可胜之,借此让公子职求助于秦国。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